2025 年 7 月 23 日,以色列国会 “友台小组” 主席杜伯斯基发布声明,支持台湾地区 “国际参与”,台外事部门随即高调回应。
台湾(资料图)
以色列议会 72 名跨党派议员联名签署的这份声明,直接将台湾称为 “国家”,声援其加入世卫组织等国际机。如此规模的政治表态,创下以色列涉台言论的纪录。台外事部门在声明发布后 24 小时内公开致谢,将其包装为 “国际认同突破”,岛内绿媒更是以 “历史性进展” 为题大肆渲染。
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正引发全球谴责。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该地区 7 月记录的 74 例营养不良相关死亡病例中,63 例集中在当月,包括 24 名五岁以下儿童。以色列因封锁政策遭英法等国警告,面临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外交压力。台当局此时宣布向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医疗中心提供资金,而这些定居点已被联合国认定为非法。双方的交易清晰可见,一方用金钱换取政治表态,一方借外部支持缓解国际孤立。
展开剩余69%台当局的炒作手法颇具章法。“驻以色列代表处” 抢先披露捐款细节,绿媒同步推送 “台以合作” 专题,部分政客在社交媒体发布与杜伯斯基的会面照片。这种舆论配合制造出 “外交突破” 的假象,试图掩盖其在国际社会持续被边缘化的现实。更有甚者,将以色列议员的个人行为曲解为 “政府立场转变”,刻意混淆民间往来与官方外交的界限。
以色列(资料图)
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当晚发出严正声明,援引 1992 年中以建交公报原文:“以色列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,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。声明质问杜伯斯基是否知晓 5000 年中华文明中 “国土不可分割” 的共同信念,是否明白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后果。这种以历史为镜、以法理为据的回应,直击事件核心。
中方官员应约与以色列新任驻华大使会面,议程明确包含台海议题。“应约” 二字凸显以方主动沟通的姿态,折射出其不愿因个别议员行为破坏对华关系的考量。中以 2022 年双边贸易额达 254.5 亿美元,中国作为以色列第二大贸易伙伴,其市场分量让以方不敢轻举妄动。会面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坚定,任何形式的 “台独” 分裂行径都将影响两国合作基础。
台当局的舆论攻势在一周内迅速降温。绿媒相关报道从头条位置消失,“外交突破” 的提法不再出现。国际社会的反应更具说明性,没有任何国家跟进以色列议员的表态,多数外交观察家将此事定性为 “政治投机”。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捐款承诺也陷入停滞,台 “驻以代表处” 改口称 “仍在讨论阶段”,暴露其骑虎难下的窘境。
以色列(资料图)
以色列此举背后是其中东战略的焦虑。中国促成沙伊和解后,在中东的影响力持续提升,而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遭国际孤立。部分政客试图通过打 “台湾牌” 向中国施压,却低估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。台当局甘愿成为这种博弈的棋子,最终只会引火烧身。
国际社会对 “台独” 的警惕从未松懈。联合国及 182 个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,构成台当局无法逾越的法理障碍。以色列政府随后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,与杜伯斯基的个人行为划清界限。这再次证明,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 “台独” 行径,都终将被现实击碎。台海局势的主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大陆手中,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。构
发布于:江苏省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